“當前,我國肥料產品的結構不合理,這是與肥料利用率低一樣亟待改進的問題。”5月12日,國際鋅協會中國首席專家樊明憲博士,在接受農村大眾報記者采訪時提出。
樊明憲介紹,以氮肥為例,我國氮肥生產量為3380萬噸,世界第一,其中尿素占了整個氮肥的67%,碳酸氫銨占了17%,硝基氮磷鉀僅占5%。而在歐洲中部和西部國家,雖然氮肥產量僅約為中國的1/3,但18%為尿素,硝基氮磷鉀占16%,硝酸銨占43%,尿素硝銨則占11%,也就是說,這些國家氮肥總量的80%以上都是硝基肥料。
硝基肥料與尿素相比優(yōu)勢有哪些?
樊明憲介紹,研究發(fā)現,尿素在石灰性土壤中很容易產生氨,給植物造毒害并導致氨的揮發(fā)損失。“而我們國家大部分土壤為旱土,特別是西北、華北和東北等地為石灰土壤(即PH值在7以上的),在這樣的土壤中大范圍施用尿素,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。”
樊明憲強調,硝基肥料則能取得較高的肥料效益,以硝酸銨為例,其利用率比尿素高20%,不但損失途徑少,養(yǎng)分更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,特別是在干旱、石灰性的土壤地區(qū)。不僅如此,對于旱地作物,硝酸銨的增產效果高于尿素,并與控釋肥料、緩釋肥料等的增產效果近似,而硝酸銨的生產成本要低一些。
“近年來,歐洲國家的氮肥使用量降低,但他們通過提高肥料利用率,使作物產量不斷提高。”樊明憲說,而在我國,增加糧食產量不應單靠提高肥料使用量,而是要通過調整目前的肥料產品結構,因地制宜地開發(fā)高效肥料產品,提高肥料利用率,增產增效的同時也保護了環(huán)境。
上一條:我國化肥產量首次全面下滑下一條:我國尿素賣到墨西哥東海岸